58岁。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1919年4月24日因腹疾严重,心力衰竭逝世,终年58岁。
58岁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
58岁。
詹天佑
詹天佑出生于1861年3月17日,于1919年4月24日逝世,享年58岁。
号眷诚,广东南海人。1872年考取清政府第一批幼童出洋预备班赴美,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1888年起参加修建或踏勘铁路和路线,有:京奉铁路、江苏铁路、京张铁路、张绥铁路、津浦铁路、洛潼铁路、川汉铁路、粤汉铁路和汉粤川铁路等,担任工程师、总工程师、督办和交通部技监等职。
詹天佑一生在工程技术上有很多重要贡献。在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采用竖井法修建当时中国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1米),使之成为中国自建山区铁路的先驱和典范,闻名于世。
在津榆铁路滦河大桥工程中,使用气压沉箱法建筑基础。他研究并建议在全国推广使用自动车钩,坚持采用标准轨距,为中国铁路运输的统一、通畅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