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塔月高闻咒水(唐·贾岛·《赠圆上人》)
2、塔悬当户月(宋·柴元彪·《姜林居别业》)
3、月明玉塔卧晴澜(宋·彭德远·《双溪亭》)
4、月将塔影和峰转(宋·舒岳祥·《题巾山翠微》)
5、玉塔微澜秋月吐(宋·李弥逊·《筠矶待月》)
6、塔响风銮夜月寒(宋·曹勋·《答赵周卿》)
7、月去塔无影(宋·真山民·《宿宝胜寺》)
8、塔影常圆沙苑月(明·皇甫汸·《普德寺》)
9、月上空林塔影悬(明·皇甫汸·《赠盛秀才》)
0度是和谐相位。
解释分析:0度也就是常说的合相,60度称为六合相位,90度称为刑相位,120度称为拱相位,180度称为冲相位。
0°、60°以及120°是和谐相位,容易发挥出行星的正面特质,当两颗行星成0°合相时,能量强烈连接,互相融合染上对方的色彩;当两颗行星成60°六合相位时,彼此配合默契共同发展;当两颗行星成120°拱相位时,预示合作愉快一切顺利。比如火星与水星有和谐相位时,思想积极热衷辩论,喜欢表现自己的学识。
合相的表现:
它所表现出的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涉及的行星,以及这个相位的精准度。比如说,太阳与水星之间的合相,通常都被认为是和谐的。但是,它们之间的距离若是少于若干度,水星就会被“焚毁”,随之而来的亦是相应的结果。通常来讲,合相显示出的是一种最密切的连结,无论它以何种方式运作。
月亮和恒星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定义和性质:月亮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围绕地球运行,本身不能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月亮反射太阳光的结果。而恒星则是一种能够自己发光的天体,通常呈现为球状或类球状。例如,太阳就是一个典型的恒星。
发光方式:月亮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光。相比之下,恒星是自己发光的,这种发光是源于恒星内部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
位置和运行轨迹: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其运行轨迹围绕地球,同时地球和月亮一起围绕太阳运行。而恒星则位于银河系或其他星系中,其位置和运行轨迹与月亮完全不同。
大小和亮度:月亮的大小和亮度都会随着其与地球的距离和太阳的位置而变化。而恒星的大小和亮度则相对稳定,通常可以通过其亮度、颜色等特征来辨别不同的恒星。
总的来说,月亮和恒星在定义、发光方式、位置和运行轨迹、大小和亮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使得月亮和恒星在宇宙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观测和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