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中药名。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1、整地:茯苓种植最好是选择在排水管道性强的碎石土山地,排水管道效果明显。 其次开展深松,将土层推平,堆置消毒。 此外,茯苓的种植地严禁连种。 一定要注意,由于会产生大量别的食用菌,因此会影响到茯苓的生长。 接种前一年前需再进行一次深松,才可以完全查清土壤中的杂质和病虫害,确保茯苓的生长。
2、播种时间:春天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的时候进行栽种。选用穴播法,按间距20cm开条沟,再将种籽匀称撒下,填土厚1cm上下,维持土壤潮湿,待苗高10cm上下移裁。

3、种植按行:株间距各25cm开穴,每穴栽1株,待苗高30cm上下,应篱架,将茎藤引至,便于生长,留意翻土锄草,施施肥1-2次。地茯苓:中草药名称。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地下茎,也意思多年生长常绿植物攀附状灌木丛,多生在小山坡或林下种植。药用一部分只选择其干后的地下茎
茯苓这种重要的由来是以下方面,茯苓是有一对夫妻曾经在山里面采药治病,不经意间采到一中植物,并把它命名为茯苓,以上为茯苓的具体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