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拔节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小麦易发生病虫害的时期之一。下面是小麦拔节期易发生的几种常见病虫害: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小麦病害,在小麦拔节期易发生。该病害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出现黄色条纹、叶尖弯曲、叶片枯黄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小麦死亡。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小麦病害,其症状为小麦叶片出现黄色锈斑,严重时叶片变黄、枯死。
小麦蚜虫:小麦拔节期也是小麦蚜虫大量繁殖的时期,蚜虫会吸食小麦汁液,导致小麦生长发育受阻,叶片变黄、卷曲、病斑等。
小麦长管蚜:小麦长管蚜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虫害,其繁殖速度很快,易在小麦拔节期大量繁殖。其症状为小麦叶片变黄、叶尖弯曲、叶片卷曲等。
为防止小麦拔节期易发生病虫害,可采取以下措施:
种植抗病虫品种,提高小麦抗病虫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检查病虫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种植适合的间作作物,避免单一作物连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增强小麦抗病虫的能力。
小麦拔节:正常生长的小麦,当春季气温上升至10摄氏度以上时,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节间露出地面
1.5至
2.0厘米时称为小麦拔节。
小麦拔节期:以节间长出地面2厘米左右为拔节期的主要标志, 进入拔节以后,分蘖迅速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界限逐渐分明,以拔节期到抽穗前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大的时期,穗叶茎等器官同时并进,叶面积及茎穗的长度和体积成倍或几十倍增长,干物质积累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
施拔节肥:壮苗田可在群体叶色褪淡、分蘖数下降、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根据小麦苗情适量施用拔节肥。
一般在主茎倒3叶期,植株基部第二节间显著伸长时,每亩施尿素6至8公斤,施用量占总施氮量百分之20以下。
旺苗田小麦拔节期叶色不褪淡,叶片披垂,可不施或少施拔节肥。
确需施用拔节肥,应推迟到主茎倒2叶抽出时施用,用量宜少,每亩施尿素4至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