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12岁到14岁是指对于12至14岁的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上的法定责任年龄限制进行了修正。根据修正后的刑法,12至14岁的未成年人在犯罪行为上将不再享有完全的刑事免责,而是可能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具体的修正内容可能包括对该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定罪、量刑和处罚等方面的规定。
刑法的修改是由我国的立法机关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负责制定和修改宪法、刑法等基本法律。当刑法需要进行修改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经过深入研究和审议,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决策。
同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在刑法修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负责制定和修改一些特定的刑事法律,并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对刑法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这些修改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以确保刑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因此,可以说刑法的修改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决定的,体现了我国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刑法修正案将犯罪年龄下限从原来的14岁下调到12岁。这意味着,12岁及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犯了罪,将面临刑事责任。但是,修正案也规定了特殊情况下的例外,如精神不成熟或者未达到基本认知能力等。
此举旨在保护社会安宁和人民权益,防止犯罪未被惩罚。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12-14岁的未成年人,应该在判决时考虑到其年龄与心理因素,尽可能给予其教育与改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