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农历6月22那天的阳历是7月29号。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是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日历是是儒略·凯撒(Julia Ceasar)发明的。
日历,一种日常使用的出版物,记载着日期等相关信息。每一页显示一日信息的叫日历,每一页显示一个月信息的叫月历,每页显示全年信息的叫年历。有多种形式,如挂历、座台历、年历卡等,如今又有电子日历。
中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据甲骨文
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
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历是全天下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
真正日历的产生,大约在1200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那时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那时的日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相等,每一页上写上月份和日期,交给服侍皇帝的太监。
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
发展到后来,就把月日、干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着记事,和现在的台历相似。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的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就叫日历。这些日历以后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后来,朝廷许多高官觉得这样的日历不错,于是纷纷效仿,编制供自家使用的日历。也有人把历书上的干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都印在日历上,并留下空白处以备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