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散文小品,以欧阳修的视角描述了自己在醉酒后走入山林,所见所闻所感。文章文字流畅,意境深邃,展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本文中的醉翁形象也成为后人对于隐逸生活的一个比喻,可谓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散文之作,影响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
《醉翁亭记》可以看出太守是个醉心于山水之间,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醉翁亭记不是陶渊明的,是欧阳修所做。
《醉翁亭记》成于庆历五年。这一年,因为声援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当太守。朝堂上的失败,让他感到苦闷,但是外放脱离政治风暴中心,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所以欧阳修的心情应该是轻松中略带失意的,作为一个文人,不能为朝廷所重用,转而放荡山水之间,有身心的舒适感,也有一些些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