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的“野”的读音是:yǎ。
原句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朝代:南北朝
作者:佚名
赏析:这首民歌出色地描绘了当时祖国北方草原的辽阔壮美,前四句歌唱敕勒族的生活环境,后三句写敕勒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全诗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敕勒歌》(北朝民歌)
全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3)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4)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5)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6)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7)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8)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
一望无际的敕勒平原在阴山脚下绵延。天幕像一顶帐篷笼罩着辽阔的原野。
天空苍茫无边,草原茫茫无际。大风吹来,草儿低伏,成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这首歌是赞美大草原辽阔壮美的景象的诗。没有冬景诗句。
南北朝时,担任东魏大丞相的高欢的军队被打败,他就叫敕勒族人斛律金唱这首歌鼓舞士气。高欢军队中有很多的鲜卑人、敕勒人,都生活在大草原上,唱这首歌,会把这些士兵的感情引向苍茫辽阔的大草原,就像腾格尔唱《天堂》会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茫茫的大草原一样。远处是雄伟的阴山,那里天高地广,草原茫茫,风儿吹过,泛起绿色的波浪,成群的牛羊在吃草,山、川、天、地、穹庐、草、牛羊相映成趣,这就是美丽的家乡……想到这样美丽富饶的家乡,士兵们心中豪迈的感情不禁油然而生。